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生平事迹  大事年表  著作文章  影音作品  手迹遗物  领导题词  活动纪实  荣誉称号  献花留言
  • 1
  • 2
  • 3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内容
追求真理 一生为民-山东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革命往事
作者:wangjinmei   发布时间:2016/1/8 11:00:03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率:

 

王尽美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党的先躯者在浙江嘉兴南湖点燃了共产主义火炬。这其中包括两名山东的党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济南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山东共产党组织的发祥地。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创建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两人对于山东共产党组织创建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共产党人的探索之路,对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邓恩铭

在济南五龙潭公园,苍翠的柏树之中矗立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邓恩铭二人的雕像。“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1961年,董必武同志南下途经济南时写下这首《忆王尽美同志》。至今,来景区游览的人都会来此瞻仰。

出身贫寒 向往光明

王尽美,原名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1898年,出生在诸城县、莒县、日照三县交界处的北杏村。他家境贫寒,长大懂事后,曾问母亲:“这个世道为什么不平等?”王尽美幼年在地主家陪读,后于诸城县枳沟高小毕业。他勤奋好学,酷爱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大事,很早就萌发了民主主义与救国救民的思想。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1901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6岁时,他入私塾读书。1911 年,进入荔波县模范高等小学堂读书。高小快毕业时,邓恩铭家里的日子愈发艰难,他无法继续读书。困窘之时,在老师高煌的帮助下来到山东济南求学。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山东省立一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山东各界积极响应,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为,取消日本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王尽美走出书斋,积极联络济南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成为当时山东学生界杰出的领袖。

山东地处京、沪交通要冲,新文化运动的思潮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齐鲁大地。五四运动以后,由进步知识分子王乐平等在济南府前大街创办的齐鲁通讯社及售书部,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进步团体和出版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经销全国各地出版发行的书刊。王尽美、邓恩铭等学生领袖常到售书部并一起参加了“齐鲁书社”的活动。他们以书社为据点,联络各方面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读物。

一大归来 建立组织

1920年9月,王尽美、邓恩铭和济南育英中学进步教师王翔千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和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负责人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同年11月,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为宗旨,不断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天,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即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8个早期组织之一。

同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可尔斯基来到上海,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随后由李达、李汉俊给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写信,通知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会议。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经过讨论,推举王尽美、邓恩铭赴上海参加会议。一大期间,王尽美、邓恩铭汇报了济南的政治形势、建立党组织的情况,还介绍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方面所做的工作。中共一大闭幕以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支部,党员有10余人,王尽美任书记。

“一大”会后王尽美作了《肇在造化--赠友人》一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抒发了自己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激情,并将名字改为“尽美”。

以笔为火 启发民智

中共一大召开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广大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尽美和邓恩铭把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在王尽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中,他不断创办进步报刊,撰写文章,探索和传播革命思想。1920年11月,王尽美联络邓恩铭等人,组建了进步学术团体——励新会,并出版《励新》半月刊,由王尽美任编辑主任。1922年7月,王尽美创办了《山东劳动周刊》,这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由他亲自担任主编。1923年之后,他又参与主办了《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报刊。在这些报刊中,他亲自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章和社论。他的文章论理正确深刻,文笔生动清新,严厉揭露了黑暗势力的各种罪行及其伪善面目,唤醒了沉睡的人民群众,极大鼓舞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同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气。

文献记载,王、邓两人都多才多艺。除了写一手好文章,王尽美还是一位作歌谱曲的能手,为了宣传革命道理,教育人民群众,王尽美编写了适合不同阶级的歌谣。当时在工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他为农民群众编写的歌谣是:“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贫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这些歌谣思想明确,道理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群众中流传颇广,发挥了有利的宣传作用。在宣传革命时,邓恩铭用漫画武器,充分地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王、邓两人都擅长演奏各种乐器,1922年1月,他们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联欢晚会上,王尽美弹三弦,邓恩铭吹笛子,二人合作演奏的《梅花三弄》和《高山流水》,震惊全场。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从1922年秋至1923年2月,王尽美以劳动组合书记总部特派员的身份,到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首先组织领导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随后又参与领导了秦皇岛码头工人和开滦五矿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5年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济南成立,王尽美任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在这段时间里,王尽美奔走于齐鲁大地,在他的领导和帮助下,青岛、青州、潍县、寿光、广饶等城市和农村相继建立起中共支部和小组。王尽美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忘我工作的态度,夜以继日,奔走呼号,促进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山东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称王尽美为: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者、山东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山东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长期过度劳累使王尽美染上重病,1925年7月,他住进青岛的医院。病榻之上让他牵挂的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战友和未竟的革命事业。在病房里,王尽美忍着病痛,把养病期间思考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教训一一告知邓恩铭。

1925年8月19日,年仅27岁的王尽美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之路。临终前,王尽美委托中共青岛支部的负责同志笔录了他口授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他的遗嘱里面完全没有提到自己的母亲妻儿,而是把劳苦大众的解放置于最高位置。王尽美逝后葬于家乡北杏村。1959年7月,山东省委将其遗骨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建墓立碑,供人瞻仰。

1929年,由于叛徒的出卖,邓恩铭被捕。临终之际,他给母亲写了一首诗《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英勇就义,年仅30岁。邓恩铭死后,他的叔父买了一口棺材,将其安葬在济南城外千佛山下的贵州义地,墓前有一块小石碑,写着“邓恩铭之墓”。一代革命赤子就这样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络技术支持:三剑科技